选择颗粒料要注意其粒经与养殖对象的口裂大小相一致,以利于养殖对象正常摄食吞咽;其次颗粒料的粉尘化不能太高,太高说明颗粒中粘合剂不足,加工不太好,颗粒投到水中容易松散,稳定性差,不利于鱼类摄食,判断的简便方法是将擦干水的手伸人到颗粒料中1定的深度(手臂的一半左右),然后抽出手,看看手臂上粉尘的多少就可判断颗粒料的粉尘率;若手臂上粉尘多,则颗粒料粉尘率高,不宜选用。
饲料的原料中有许多抗营养因子,如棉籽油、豆粕和棉籽粕中存在的棉酚、皂苷、胰蛋白酶抑制剂等,在1定的水分和温度下,这些抗营养因子在膨胀过程中逐渐丧失一些活性,从而减少对消化酶的损害,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,减少排泄物,从而降低水质污染。水产动物在吃料时需要游到水的表面,因此可以直接观察其吃料的情况,及时调整投喂量,同时了解鱼的生长和健康情况。养殖户可以根据养殖的品种、规格、产量、水温、喂食速度等条件计算投喂饲料量,进料速度快,省时省力,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饲料发霉实际上是霉菌大量生长和繁殖的结果,而霉菌在饲料中生长和繁殖需要1定的温度和湿度。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有:曲霉菌属、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。其中大部分属于温性型微生物,较适生长温度一般为22-30℃。其中曲霉菌属较适生长温度为30℃左右,青霉菌属为25℃左右,镰刀菌属为22℃左右。上述几种霉菌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,较适的相对湿度在80%以上。因此,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与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密切相关。从全国范围来说,南方地区和华中地区大大高于北方地区。我国南方地区,5-9月份平均气温均在22℃以上,相对湿度在80%以上,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,特别是梅雨季节,霉菌生长繁殖较为旺盛,饲料霉变大多发生在这个季节。长期的梅雨季节导致空气湿度在85%以上,环境温度在22-30℃,在这种条件下霉菌大量生长繁殖,导致饲料发霉的情况非常普遍,给饲料厂、经销商以及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。